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 | 深圳84亿环卫项目后续:PPP包越捆越大,好事坏事?

程彩云 环保圈 2022-07-08

进入2020年,环卫行业的“巨额订单”又来了。
新年前四月,深圳宝安区接连放出两个环卫一体化项目,首年服务经费总计高达10.47亿元/年,合同总金额累计超150亿元,成为有史以来国内环卫项目合同金额最大的采购活动,震惊业界。(详情参考:“史上最大环卫PPP项目”招标:门槛高,要求严,不裁员企业还加分!)
在此之前,也有海口、昆明、沈阳、唐山、滁州多地将环卫作业大规模推向市场,试水环卫市场化改革,改变了过去环卫部门既实施扫保作业,又负责检查考核的管理模式。
不过,随着PPP项目包越捆越打,PPP项目的风险也越来越突出,政府财政支付能力不足,回款不及时等无一不在困扰着企业,对企业的资金实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01

“PPP项目包越捆越大”
近年来,受城镇化进程、垃圾分类、人居环境整治、PPP等因素影响,我国环卫领域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项目井喷,传统的“小环卫”逐渐向“大环卫”转变。
项目服务内容上,也早已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道路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新加入垃圾分类收集、垃圾中转站、智慧环卫、绿化养护、市政管养等,服务内容越来越多,合同体量也越来越大,“亿元项目”层出不穷。
为国内前十大总合同金额过30亿的环卫项目
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海口和沈阳的环卫市场化项目。
2015年底至2016年初,海南省海口市开展“双创”活动,一举将辖内龙华区、秀英区、美兰区、琼山区四大片区的环卫作业推向市场,总预算金额过百亿,开创了当时国内最大,也是最早大规模试水环卫市场的“先河”。
2年后,同样的故事又在沈阳上演。2018年上半年,一场被誉为环卫领域“辽沈战役”的战役打响,沈阳市将9个市辖区的环卫作业服务集中推向市场,如此大体量的项目吸引了启迪桑德、玉禾田、中环洁、杭州锦江环卫、龙马环卫等多家国内领先环卫企业角逐,以及大连汇达、辽宁华清环卫等本土企业的积极参与。
最终,该项目以“花落多家”收场。仅北环集团一家就斩获于洪、和平、大东及苏家屯4个市辖区的4个环卫项目,首年服务费达4.53亿元,合同总金额29.84亿元。
一向由政府“一揽子”包办的环卫产业缘何被推向市场?与传统体制的弊病有关。
国内某环卫企业负责人表示:
传统环卫行业大多属于事业单位,管理僵化,自己考核自己,绩效机制形同虚设;部分地区机械化程度偏低,仍以传统人工清扫为主,作业方式落后,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令人诟病。
例如,2016年海口琼山环卫引入市场化改革前,机械化清扫率仅为15.9%,超八成道路靠人工清扫。由于作业方式落后,人工清扫无法彻底覆盖路面尘土、污渍、油渍和积泥,导致路面长期“不见本色”。多头管理的公共设施如路灯杆、路名牌、交通护栏等存在保洁盲区,严重影响“双创”目标实现。
此外,作为财政拨款的传统环卫,也远远适应不了新型环卫一体化建设(如大量机械设备、垃圾中转站及末端处理设施投资)所需的巨额资金,资金问题成为一大制约瓶颈。
如果运用PPP模式,一方面既能缓解政府财政紧张,减少设备采购资金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方便业主方考核的付费。
相比其他种类的PPP项目,环卫一体化PPP商业模式和利益补偿机制更加清晰。垃圾收费就是按吨位计价,道路清扫保洁则按照“面积和级别”,厕所维护按照“数量和等级”付费,简单清晰,一目了然。
引入市场化改革后,不仅可以改变过去环卫主管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弊端,还能以固定的财政预算取得更大的环境收益,引入了考核机制,提高了环卫作业质量,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当然,市场化也不是“万能灵药”。有些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后,中标公司资金跟不上、关系协同不到位、绩效考核不过关等,导致项目烂尾,最终政府不得不重新收回接管。
引入市场化改革后,PPP项目包为何越捆越大?
一位行业资深研究人士表示,这其实是政府和企业互相选择的结果。
一方面,地方政府对环卫作业效果要求越来越高,若将一个包分拆成若干个,管理和考核起来都比较麻烦,捆成大包则更容易吸引社会资本方投标,后期考核和管理也更加省心;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环卫企业集中度提升,也涌现出一批资金、运营、品牌实力都比较强的企业,有能力承担巨额的环卫一体化项目。
他表示:
PPP项目包越捆越大,也加剧了环卫企业优胜劣汰,促使行业“马太效应”加速到来。
随着PPP项目合同金额上升,必然要求社会资本方“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能够存活下来将是规模较大的企业,资质和项目运营管理经验充足,有稳定的现金流、良好的融资能力,信誉和口碑过硬,还能处理复杂的政企关系、人财物车辆调配等等。

02

地方政府财政支付能力不足是“硬伤”

PPP项目包越捆越大,除了是对社会资本方的考验,也对政府的支付能力、项目回款力度提出了较高要求。
据某环卫企业透露,尽管市场化项目越来越多,金额也越来越大,但他们的日子“并不幸福”,想要“满载而归”其实也并不容易。 
最大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政府财政支付能力不足。环卫项目高度依赖政府付费,不少企业担忧,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少数地方如深圳财力雄厚,支付有保障,但绝大多数地区经济实力比不上深圳,用于支付环卫项目的费用自然也“大相径庭”,局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项目回款艰难,欠账现象时有发生,长此以往会拖累不少企业。
上述环卫企业高管坦言:
自从海口市打开“环卫市场化改革”的局面后,海口附近的县区无论财力能否支撑,动不动就启动上亿元的环卫大项目,有些环卫服务费甚至超出了政府可支付的范围,投资高昂与县域财政支付能力不足的矛盾愈发突出。
也就是说,虽然深圳的政府财政支付能力较强,可以支撑他们推出84亿元的环卫大项目。但对于其他地方的政府来讲,推出大体量环卫项目仍需要“量力而行”。
二是回款不及时。欠发达地区财政支付能力不足本身就是个“硬伤”,再加上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城乡环卫改善越来越重视,垃圾分类、无废城市逐步推进,未来环卫领域政府支出将进一步增加,这对政府支付能力将是不小的挑战。
而在融资方面,环卫企业融资也比较困难,巨资购买的车辆很难进行贷款抵押,转运站虽可以做担保抵押贷款,但做到手续齐全也非常困难。
因此,一旦甲方违约无法及时给付服务费,企业就不得不依赖融资渠道或借钱给工人支付工资,维持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
在此情况下,资金链好的大型环卫企业尚能垫付,中小型环卫企业则很难应付。特别是在近两年金融领域“去杠杆”的大环境下,又加上今年的新冠疫情影响,中小企业步履维艰。
上述环卫企业高管表示:
我们遇到的难题不是一下子没钱了,而是无法确定下一笔回款何时到账,拖欠多久。但企业支付环卫工人的工资,车辆的购置与维护保养等时间非常确定,导致我们很长一段时间根本无心拓展业务,就是等钱来填充空缺的资金池。
结语:
在这里,“环保圈”希望发出两点呼吁:
1、作为劳动密集型、涉及民生的行业,环卫行业关系到众多环卫工人的就业和社会稳定问题,政府和企业应着重解决工资拖欠,想方设法提高一线环卫工人的待遇。
例如,深圳宝安环卫项目不仅总规模大,在招标中对“不裁员、或者裁员较低”的稳岗企业还给予了加分项,起了个好头,值得我们“点赞”。
2、市场化改革后,大批企业都想涌入环卫领域分一杯羹,这本无可厚非,但一定要量力而行,识别好风险。
一位从业多年的资深人士表示:
这个行业看似火热,实际上大家只看到光鲜的一面,没有意识到光鲜背后的辛苦。从业十余年,真切地感受它是一个收入微薄甚至经营不好会亏钱的行业,没有做好充分的心里准备,最好不要轻易踏入。

对于“环保圈”,您有什么想说的?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从上周开始,“环保圈”已经悄悄进行了一次改版,由原来的每天1条变为了每天3条。此次改版,是由于在经过一系列的团队升级以及吸引了一批环保行业特约撰稿人后,“环保圈”目前已组建起了自己的专业编辑团队。未来,平台将逐渐从以往“转载资讯”往内容“深度原创”升级。每天推送包含原创、热点和时局的3个栏目,也是希望给粉丝更多角度地观察行业发展情况和对大环境的洞察。关于这次改版,大家有什么想要吐槽的?您还希望“环保圈”多多推送哪些类型的文章?恳请粉丝可以不吝地进行投票留言,给予意见和建议。4.您更喜欢阅读什么样的文章?为什么?请在下面的“留言区”留言(如方便,请举例说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